李亘:以前注重辞旧现在要去迎新
与李亘导演的采访约在了他的工作室,那天还遇到了他的母亲于海丹女士,闲聊中,于海丹讲述了李亘并未向记者说及的一个故事。李亘出发去日本拍摄《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》的前几天,姥姥去世了。他无法参加姥姥的葬礼,走之前,李亘在告别室陪了姥姥一下午。于海丹说:“李亘从4岁至18岁,在姥姥家生活了14年,和姥姥感情深厚。我不知道他那天和姥姥说了什么,也不知道姥姥去世对他的电影有什么影响。”
而李亘觉得这个影响,可能是自己始终在以“离别”为自己的创作母题,李亘导演的首部电影长片《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》就是在讲述“聚散终有时”所带来的怅然与释然。该片入围了去年第11届北京国际电影节“天坛奖”主竞赛单元,将于本周五上映。
随着影片上映进入倒计时,李亘坦承自己有些焦虑,“最初做这个片子只是自己的一个心愿,现在马上要见观众了,发现原来电影是一群人的事,事关一群人的荣辱。”
李亘还有另一个身份——他是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雪健的儿子,这如同一把双刃剑,既为他赢得了关注,也让他背上了包袱。李亘开玩笑说:“老李太辛苦了,原本以为我当了导演,他可以稍微轻松一点或者休息一下。但是,现在想想,我觉得他还是得努力,因为他的名声还是得靠自己,我没准儿会给他拉低一些。”
讲述的是一年的故事,其实是12年的浓缩
《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》讲述交换生李小李来到日本东京偏僻的“渊野边”留学一年。在老同学邱邱的帮助下,李小李到一家名为“南国亭”的中华料理店打工,代理店长管唯收留照顾他、店员青木视他为情敌、后厨大师傅老万小师傅宋哥对他爱答不理……李小李的到来打破了地下一层的沉寂,也卷入进每个人的生活之中。时间稍纵即逝,下一个春天到来前,有人留下,有人离开,而那些刚刚羁绊成型的“限定亲情、临时友情、类似爱情”又会何去何从?
这部电影中的很多故事源于李亘自己的经历。2007年,他以交换生的身份去了日本,2008年回国继续读完大学,2009年大学毕业,2010年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。上研究生时,想把日本的这段经历拍出来。2016年,他开始写剧本。2019年,电影开拍。
当交换生那一年,李亘靠自己打工没跟家里要一分钱,“我花费了太多的精力在打工这件事情上,没有参加过学校活动,没去过富士山,没有泡温泉、学茶道,我周六周日在店里一待就是13个小时。我们在地下一层,所以特别渴望上去,没有人会愿意一直在地下待着。我就老看着那个表,唠叨着还有12个小时、还有9个小时……很累很无望,所以,他们那个时候为了让我闭嘴,就给我吃杏仁豆腐。”
虽然在日本只待了一年,但是之后的每年,李亘都会回到他打工的“南国亭”,直到疫情发生,他已经连着去了12年。“为什么每年都要回去一次呢?因为在那一年,大家的关系太紧密了,我走前和他们说每年都会回来看他们,他们就说:‘哎呀,不可能啊,从我们这儿走了这么多人,谁还会回到这个地下一层呢?’但是我就当成了一个约定,就像每年过暑假要去游泳、冬天要去打雪仗一样。后几年再去,更像是一种仪式感,好像每年不回去总觉得缺点什么似的。这些年下来,我们的关系更交心了,他们也是支撑我去拍这个片子的力量。如今,齐溪演的代理店长还在那儿,孩子已经上二年级了;老万师傅在那里继续炒菜;邱邱嫁了,住在很豪华的别墅里面,过上了她想要的生活;青木现在在上海。”
所以,虽然电影讲述的是发生在一年之内的故事,但这些故事更像是12年时间的积累,“每一组人物都有真实的原型,当然肯定会有渲染或者是放大,像老年夫妻那组,就是我把很多老年人的影子浓缩在了这对老夫妇身上,是一个很有效果的设定。”
《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》就是在李亘打工的“南国亭”拍摄的,李亘说这个店开店十几年来都是每年只在元旦休息一天,从来没闭过店,这次为了他拍电影,关了十二天,“很多老顾客都好奇店里出什么事了,怎么会闭店?”
最初,李亘跟店里的这些朋友说他要拍电影的时候,大家都很期待,但是等了三四年还没拍,朋友们暗中嘀咕“不会拍了”,所以当李亘真的带剧组到了“南国亭”的时候,很“轰动”。“老板看到我带了那么多人回去,就说:‘哦,原来拍电影要这么多人,我以为十个人就够了,看来你是动真格的了。’”
十几年的感情终于在《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》中得以释放,可是李亘说电影拍完后,他却觉得自己陷得更深了,“本来这部电影是给自己这些年的一个纪念,拍完之后就可以放下往前走了,但是拍摄期间,大家同吃同住相濡以沫。电影杀青后,当所有人都走了,我又回到那里的时候,就觉得自己的状态怎么不是结束,反倒像是又开始了?走过这个店,我会想到拍摄时怎么样,路过一辆电车,会想那天我在这儿干什么。我就奇怪自己怎么了,我不是想放掉这些向前走吗?这种情绪不能用难受来形容,但是让我挺迷惑。”
最终,还是该片的监制、李亘的研究生老师王红卫发了条信息“一语惊醒梦中人”,将李亘从惆怅的情绪中拉了出来。李亘现今回忆起来颇有些喜感,“王老师给那么多年轻导演的电影担任过监制,大概是太了解我们这种心绪了,我发信息给他讲述这种迷茫,他就回复了一句:‘想那么多干吗,赶紧回来干活’,我觉得自己瞬间就好了。”
张艾嘉鼓励我“不要想那么多,就是去做”
作为李亘的导演处女作,《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》台前幕后的主创阵容整齐而强大,李亘笑说自己“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”。在这其中,李亘最为感谢的是张姐。
2016年,田壮壮导演去拍张艾嘉自导自演的《相爱相亲》,带李亘去了,“他想让我去见见世面,散散心。去了剧组,我结识了张姐,那个剧组的氛围真的太好了,他们在创作的时候特别纯粹,你会被那个氛围所感染。”
得知李亘学习的是导演专业,张艾嘉就问他有什么计划,李亘提及了《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》。田壮壮导演因为曾在日本拍过《吴清源》,深知跨国拍片的艰难,他不是很赞同李亘将其作为第一部导演作品,“我那个时候不太理解,觉得他给我泼冷水,但是到日本拍片之后,我才知道,他那是对我的爱,怕我吃苦。不过,和壮壮老师不同,张姐当时就说:‘不要想那么多,你在哪儿拍戏不难啊?你在别的城市拍戏不难吗?就是去做,你如果老觉得难,不去做的话,你就算在你们家楼下拍,你也拍不成。’”
受张艾嘉鼓励,李亘从剧组回来后就开始认真写剧本,快开拍时他去找了张艾嘉,“张姐说:‘我是不是来演,这是小事,我来帮你做吧。’于是,她给我带来了她的制作团队,庄丽真是她《相爱相亲》的监制,还有剪辑师马修,摄影师姚宏易老师,包括非常好的执行导演,都是张姐帮我介绍的。壮壮老师也开玩笑说:‘你跟我去一趟《相爱相亲》,把这个剧组也带回来了。’”
张艾嘉还在《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》中客串了一位老师,“拍摄的第一天就是她在课堂的两场戏,是她帮我开的场,为了稳固军心,有一个好彩头。然后她就走了,等快杀青,她又回来拍与小李的一些互动戏份。拍戏之前,我们两人吃了拉面,她问我要不要看看我们拍的素材,看看其他人的表演方式,她需不需要跟其他人一致?我说我不想您跟他们一致,不用看。我想让您跳脱出来一点,我觉得太平淡的生活需要一个稍微戏剧性的人物,去偶尔点亮一下。”
李亘称赞张艾嘉的表演炉火纯青,“这么好的演员出现在你的镜头里面是很爽的一件事情,跟她在一起拍戏是我最放松、最享受导演创作的时候。因为我跟其他人拍会想很多,不是说我跟她拍戏我就不想,而是她太知道你想要什么,她太稳了,你可以暂时躲在她那把雨伞底下休息一下。”
日本女性习惯常年打伞,片中张艾嘉也打着一把橙色的雨伞。之所以选用橙色,是因为他们拍戏的河里有很多黑鱼,但只有一条橙色的鱼,“我就跟张姐说:‘我要给您橙色的伞,因为这条橙色的鱼好孤单’,可是张姐说:‘那我要说,它不是孤单,而是显眼。’我听了就觉得,不同的眼界、不同的阅历,看待同一件事情是多么不同。我只会说好孤单,她就会觉得显眼,嗯,就是她。”
对于“李雪健的儿子”这个标签,自己只能尽量调整心态
对于如何处理与父亲李雪健的“距离”,李亘也是几经转折。他说小时候的自己特别虚荣,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他是李雪健的儿子,“小学我去英语补习班,在我的强烈要求下,他去了我唯一的一次家长会。他那会儿在拍《水浒》,我记得他包着
长大之后,李亘却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的父亲是李雪健,为此,自己大学报了日语专业,而没有考电影学院,“我不想在一个父母能看得到的环境里面去上大学,虽然他们不是那种喜欢安排孩子生活的家长,但是,上了电影学院肯定会有认识我的,我觉得不行,得去一个离他们稍微远一点的学校。”
李亘为躲开父母的庇护而绕开了影视这条路,但天意使然,最终,李亘还是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,“这一点可以看出老李的谋略,老李其实也不是想让我‘子承父业’,他可能还是想多保护我、帮助我,能和我有更多话题吧。除了演戏,他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,他连微波炉怎么用都不知道。”
大学毕业后的暑假,李雪健跟李亘说:“你总说自己不喜欢做影视,但其实你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。这是我做了一辈子的工作,你能不能起码了解一下,它是如何从纸上的文字变成画面的?”恰好李雪健有朋友在深圳拍电视剧,李亘就去剧组跟了三个月,“觉得做这件事情很有意义,回来就准备考研了。”
而在自己做了导演之后,李亘才真心了解父亲原来这么不容易,“我挺佩服他的”。李亘希望将来有机会和父亲能一起合作,“我觉得这是他的一个心愿,也是我的一个心愿。但正因为这样,我们也不想去辜负这个机会,更希望可以有一个好的、适合彼此的作品。”
上学时,李亘的很多同学知道他是李雪健的儿子,“会有一部分人有这种好奇或者表现得很热络,希望你给他介绍朋友,在北语的时候还好,我在电影学院上学时感受比较强烈,但是,慢慢地,这些朋友就没了,因为当人家接触你以后,发现你太平常了,还没有他关系多呢。”
现在有了《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》,一些许久没联络的人又重新与他联系上了,而李亘也将被更多人知道他是“李雪健的儿子”,问他心态是否会受到影响,甚至以后的创作难以做到“心无杂念”,李亘坦承确实如此。至于如何化解,他笑说“只能喝酒麻醉自己了”,玩笑过后,李亘说会尽量调整自己,凡事尽全力,但也不必太过古板,“该紧张就紧张,该难受就难受”。
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,脸上有泪滴又怎样呢
或许是从小和老人一起生活的原因,李亘很恋旧,且情感充沛细腻,共情力强,“朋友也爱找我吐槽,就是因为我会认真地听他们说话。有的人可能是你跟他诉苦,他会说‘没事儿,不算什么,’但是,我觉得既然对方找你了,你就需要倾听,共鸣是人和人之间最重要的。”
因为知道自己“多情”,所以,李亘拍《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》时尽量克制,如今再为影片复盘,他觉得自己可能有些过于克制了,“这是我的一个遗憾吧,第一次做导演,现场太克制了,很多时候大家都说我们已经很感动了,你为什么还是没有反应?当然,如果我没有那个克制,可能我哪个点就崩溃了,也说不准,我可能坚持不下来。我觉得一个好的导演要有那个开关,你既不能太自我陶醉,但又不能太过克制,让人看不到任何生动的东西。我觉得这个特别难,可能要经过特别多次的锻炼和积累经验,才会找到跷跷板上那个平衡的位置。”
具体到哪场戏让李亘觉得自己太克制了,他说倒不是某场戏,而是整体的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反应,“比如,听完一句话,你不懂,或是你听了没反应,两者之间太难去界定了,那我为什么不能去外化这个区别?别那么多心理活动,因为电影没有弹幕,没有什么解释。你可以让角色说一些,或者做一些什么,吵架吵得更激烈一些,哭就哭得更激烈一些,疯的时候就更疯一些。”
“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”是歌曲《无言的结局》的歌词,后半句是“脸上不会有泪滴”。以前,李亘觉得脸上不能有泪滴,现在他突然觉得,为什么要那么克制呢?脸上有泪滴又怎样呢:“生活都已经这么辛苦了,你想哭就哭,你想得意就得意,其实又不犯法。拍电影克制是没有问题的,但是一定要在某一个刹那,让观众把这口气儿给呼出去,不能一直跟你憋着。”
平时很温和的李亘,在拍摄时却被演员评价“严厉”,演员们觉得和导演在一起紧张,收工约着去吃拉面也不会叫他。可是杀青时,李亘喝醉了。第二天,一位录音组的助理说:“原来导演你是这个样子的,跟拍戏时好像不太一样。”听到大家描述,李亘才知道自己喝醉后,在门口热情地抱着剧组的每一个人说话。
从学生毕业作品,到这次的首部长片《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》,以及他正在筹备的新作,李亘发现他关注的母题都是离别,今年刚35岁的李亘也不知道自己何以会如此在意“离别”:“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在面对离别,甚至是等待一场离别。我不想让自己在离别到来的时候那么难过,就一直在学让自己脸上不会有泪滴,但真的很难学。我现在觉得,真的能学会的话,说明你这个人是生活中的大家呢,还是你是一个冷血的人呢?”
离别让人伤感,但也内蕴希望,就像李亘说自己以前很注重辞旧,现在要去迎新。《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》中的老中青都面临离别。天天在一起的人,未必真的相会过;而真正相会过的人,又必然要分离。唯有珍惜当下相伴彼此,心怀希望,期盼着离别之后的重逢。
文/本报记者张嘉供图/小白
相关资讯
评论
- 评论加载中...